|
青岛橡胶输送带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方法
时间:2018-08-06
本标准规定了用剥离法测定输送带覆盖层与布层间及布层与布层间的粘合强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多层织物结构的输送带。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建议草案ISO/DP 250—1985《输送带的层间粘合强度指标及测定方法》。 定义 本标准中一些术语的定义如下: a、剥离:粘合的两层各受一拉力作用而发生逐渐脱开的现象。 b、剥离力:在剥离试验中,将试样相邻两层剥离开所需要的力。 c、层间粘合强度;剥离力与试样宽度之比。 d、峰点:记录曲线上各极大值所处的位置。 e、完整曲线:记录曲线上从第一峰点到最末峰点之间的部分。 f、粘合层间:粘合的两层之间。 试验原理 在拉力试验机上以一定速度按“一次一层法”(A法)或“一次二层法”(B法)在试样各粘合层间引起一定长度的剥离,利用自动记录的剥离力曲线计算粘合强度。 试验仪器 本试验采用符合以下要求的拉力试验机: a、带有自动记录剥离力的绘图装置; b、夹具运动速度能调为100±10mm/min; c、测量误差不大于量程的1%; d、测力部分应是非惯性的(例如电子式的)。当采用惯性试验机时,被测力应在量程的15%-85%范围内。 试样 4.1 试样数量为:两队纵向试样,两队横向试样。 4.2 试样从带的试验样品上离带边至少100mm的部位切取。带制成后至少应存放5天才能切取试样。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温度65±5%的条件下停放至少24h。切取试样时应尽量避开布层接头。 4.3 试样各面均呈矩形,宽度为25±0.5mm,长度至少为200mm,厚度为带的全厚度。 4.4 预先在每个试样应试验的粘合层间从同一端劈开约为50mm的口子,形成多个夹持端头。由于对试样各层的剥离顺序分A法和B法两种,夹持端头的劈制方法也分A法和B法两种(见5.5和图1、图2)。 4.5 由网眼布充当的缓冲补强层和相邻的覆盖层属于同一层。 5 试验程序及要点 5.1 试验在温度23±2℃的条件下进行。 5.2 试验中动夹具的运动速度为100±10mm/min。 5.3 试验剥离(即记录剥离力曲线的剥离)长度至少为100mm。 5.4 在试验剥离之前应先进行预备剥离(不记录剥离力曲线),方法是;将试样夹持好,启动试验机至试样被剥离粘合层间开始呈现全宽度剥离时停止,然后保持夹持状态使试样放松。 5.5 对试样各层的剥离顺序分A法和B法。选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带的情况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5.5.1 A法(“一次一层”法) 将一对纵向试样从上覆盖层起每次剥离一层,直至试样中部。将另一对纵向试样从下覆盖层起每次剥离一层,直至上一对纵向试样末试验的粘合层间。 对横向试样按照以上规定进行试验。 5.5.2 B法(“一次二层”法) 将一对纵向试样先剥离上覆盖层,再自相邻层起每次剥离两层。将另一对纵向试样自上覆盖层起每次剥离一层,直至上一对纵向试样未试验的粘合层间。 对横向试样仿照以上规定进行试验。 5.6 对每一粘合层间进行完试验剥离以后,应将被剥离层完全分离,以免影响下一次剥离。 5.7 当试验中被剥离两层中任何一层遇到布层接头时,应对该粘合层间重做试验。此时,既可以从试样另一端另劈夹持端头,也可以对该粘合层间另外制备试样,该试样所含布层情况应和原试样对该粘合层间进行试验前的情况相同。 曲线处理 6.1 利用各粘合层间的剥离曲线,确定其平均剥离力,方法见图3. 6.1.1 在记录纸上标出9条与时间轴垂直的直线,它们把完整曲线在该轴上的投影(图3中AB线段)分为10等份。标出分别与这9条直线最接近的9个峰点。根据峰点位置的高低,找出9个峰值的中值,作为平均剥离力。 6.1.2 当上述9条直线中某条附近的曲线较平坦,以至该直线到较近峰点的距离也大于相邻直线间距的二分之一时,取该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对应的剥离力作为用于求中值的力值。 6.2 找出完整曲线的高峰值和低峰值(见图3)。
|